首页 > 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 > 重要精神 > 正文

第七期“山东青年编辑记者革命老区行”活动圆满结束

  10月16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外宣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省记协共同组织的第七期“山东青年编辑记者革命老区行”在德州圆满结束。来自省内18家媒体43名青年记者编辑参加了这次活动。

  10月12日,在省记协带领下,青年编辑记者们风尘仆仆赶到革命老区德州,首先到乐陵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拜谒先烈,在碑坊下庄严宣誓:“我是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我承诺……”之后,大家下大田、访农户、坐炕头,和房东一起推石碾、扫院落,听老乡掰着手指谈自己的生意经,处处感到新鲜,事事触动灵魂。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万亩枣园,机器隆隆的乡镇企业车间,蓬勃发展的农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和社区综合建设,“空心村”现象下蓬勃兴起的新农村养老、医疗,农民踊跃搭乘“互联网+”快车的现代意识,都令大家激动和思索,既体会到农民群众的辛劳,更见到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新变化、新生态。

  青年编辑记者们长期生活在城市或学校,普遍感到这次活动为自己补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课,拉近了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大家深有体会地说,只有沉到基层、融入生活,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才能使作风转到位、文风改彻底。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张吉红眼中的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更象一座公园,联排别墅整齐有致,村中到处是整洁的沥青村道,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绿树成荫。张吉红钦佩之余,对“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精神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庆云纪念馆,大众日报记者高翔在李先念同志1990月4月8日的题词前驻足良久,“‘因地制宜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农村改革发展几十年风雨历程的准确写照,也体现了改革先驱们非凡的远见”,她说。齐鲁电视台记者张娇娇此行收获了大量农村新闻线索,也真切感受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含义,她说,我们在枣园目睹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古树;在村镇自办的博物馆见到了保存完好的老物件、老照片、古年画,老乡们对历史和岁月的珍爱令人唏嘘;我们和老乡一起摘红枣、刨地瓜,体验了农民生活的辛劳,接了地气,播发的每篇新闻稿件,也都带上泥土的芬芳。说起带领村民种植大棚蔬菜的创业史,庆云县东辛店镇石高村支书石风冠娓娓道来,他不想看到村里一直那么穷下去,要带领大家过得更有尊严,朴实的话语饱含对脚下土地的厚重情谊,青岛日报新媒体编辑高文慧感到,这就是最美的新闻语言。联合日报记者宋晓雨说,基层是生活的源泉,这里有感人的故事,我们在这里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社会,新闻人的中国梦,要从基层起航。

  这次老区行活动中,纸媒、广电、网站等各媒体编辑记者汇聚在一起,交流业务,互相学习,从不同角度采撷所见所闻,进一步增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自觉性,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编辑记者们在劳动和体验中采制了大量亲历式报道,节目、栏目和文章也更加生动鲜活、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