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 > 公告通知 > 正文

中国新闻奖作品公示—报纸社区新闻学初探

  无互动,不社区

  ——报纸社区新闻学初探

  ● 王僖 赵文竹 王帅军 王金龙

  社区新闻是国内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闻模式,它是讲求分众效果的贴近百姓生活的一种报道方式,严格说来属于传统的社会新闻范畴中的次一级新闻范式。它从英美国家引进,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市民社会的构建)以及都市报发展的进程,逐步生发、成长。据今年不完全统计,国内都市生活类报纸有一半以上开设了社区新闻版,有的单独成立了社区新闻部,报业集团或都市报单独出版的社区报或社区性质的报纸大约在10家以上,社区居委会等单独出版的没有正式刊号的社区小报更是不计其数。然而,对中国报纸社区新闻以及社区报的研究并未形成主流,其中的有些领域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作为报纸一线的从业者,我们尝试着对“社区新闻”这个子品种的方方面面进行一些规整、梳理,从其定义、特征、采写以及发展模式等角度做一些研究与思考,算是为社区新闻学的构建探探路子吧。

  一、社区新闻的概念及特征

  1.社区重建:中国社区新闻产生的土壤

  各国学界对社区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目前基本可以达成两种共识,一是社区的地域性指代,二是社区生活中的公共联系纽带。社区通常是指集中在固定地域内的家庭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我国有关文件将社区定义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公共体。

  从社会发展的维度来看,社区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尤其是具有相对完整的地域性和富集各种服务功能的生活小区形成,这块区域的人,“具有相对完整的组织体系、地缘关系、共同行为规范、居民的心理认同、亲密的人际关系等”。①

  但有一点要明确的是,社区≠小区,一个小区建成后,也许只是使其具有了天然的社区形成根基,却因为其各种服务规范、人际关系、社区组织等还未建立起来,而无法立时形成社区。只有“小区居民能够自主决定小区的事务,小区才能形成社区”。②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城市格局的变迁,中国各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社区重建”,传统的胡同、棚户聚居区和“单位社区”逐渐解体,进而向开放的多元化社区转变。居民区也不再是传统的只是用来居住的地方,而是需要被分层关注、分众聚焦,由专业组织提供全方位服务,由社区居民民主决议其利益分配的整体。在此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都市类平面媒体,“本市新闻”这个概念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下城市读者的阅读需要,中国报纸的社区新闻就是在这样的社区重建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而随着网络的发展,社区概念的外延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BBS论坛、社交网络等相继出现,也让社区的概念变得多元化。

  2.社区新闻的定义

  社区新闻是指发生在某一社区里与社区居民有关的信息、故事、新闻服务以及新闻活动。社区新闻是服务于居住地社区居民,强调其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新闻。“发生在某一社区里的”限定,将社区新闻与一般的城市新闻或社会新闻区分开来;“与社区居民有关的”限定,将社区新闻与时政类新闻区分开来;“信息、故事、新闻服务以及新闻活动”则扩展了社区新闻的外延,较之传统的新闻样式,社区新闻不仅包括信息、故事,还包括新闻单位组织或参与的社区服务、社区活动。

  目前,国内许多报纸都设有社区新闻版,《南方都市报》、《法制晚报》、《新京报》等报纸都设有2到4个社区新闻版。《生活日报》在济南同城媒体中,率先创办了社区版,近段时间,还提升为“社区报中报”。

  综观国内创办了社区新闻版的报纸可以看出,社区新闻报道的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社区生活要紧事、社区生活成功经验、社区居民的感人事迹、社区的趣闻轶事。

  3.社区新闻的特征

  社区新闻从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之中脱颖而出,自成版面,形成较为清晰的报道范围,在逐步被重视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也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征。

  (1)地域的关联性。依照地域范围划分,社区新闻应当是具化出来的与社区相关的社会新闻,它的首要特点就是它的地域关联性。社区新闻对社区有没有影响,影响有多大,就是我们对社区新闻价值大小的首要评价。居民也会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域来对社区新闻进行区别关注。不同的社区位置会形成其自身小范围的地域文化和地域风格,也将直接影响新闻的发生与发展。

  (2)视角的民间性。社区新闻新闻来源的确定、新闻素材的发掘、新闻稿件的采写,无不是站在民生视角上的。社区新闻的定位宗旨应该是“以社区居民为对象”、“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站在社区居民的立场,来关注、分析什么是“新闻”。除了在内容选择上的平民化,社区新闻更强调写作语言和叙述方式的平民化。

  (3)信息的交互性。对于都市类媒体来说,社区新闻由于其民生视角的特点,更贴近百姓,然而仅仅贴近还是不够的,社区新闻更需要读者的直接参与,有效实现与读者的互动。首先社区新闻线索的获得,就需要居民的参与;新闻经过报道后,也需要读者继续参与新闻事件的评论、互动及后续新闻线索提供,从而丰富报道内容,实现其延续性。同时,在新信息传播态势下,网络的业主论坛、微博等也成为跟读者互动、让更多不同层次的读者参与进来的一种新方式。

  (4)生活的服务性。社区新闻还具有服务性的特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生活经验、组织一些进社区活动,不仅能很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还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提升报纸在社区的影响力。

  二、社区新闻的中国式探索

  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社区报成功的经验,但是中国社区同国外的情况不同,决定了国内社区报的发展,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社区报,必须探索一条从社区新闻到社区报的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2001年开始,《南山日报》、《华夏时报》、《巷报》等一批以社区报理念进行经营的报纸先后创办,却都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些失败的案例,却丝毫没有降低报纸对社区新闻的兴趣,2004~2005年,都市报纷纷开设社区版面。2005年2月22日,《法制晚报》正式将北京分为东西南北四大社区,并按照这样的划分构建版面,推出《今日望京》、《大兴周刊》等。同年,京城其他报纸纷纷跟进,《新京报》、《北京娱乐信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社区新闻版纷纷亮相。除了北京,广东、上海、重庆、四川、河南、山东等地的都市类报纸,也纷纷加重社区新闻比重,或者开辟社区新闻版。

  2012年5月,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上海新闻晨报出版发行,为不同社区量度身定做的中国首张真正的社区报《社区晨报》正式创刊。《社区晨报》的前身是《新闻晨报社区报》,自2009年8月第一期试刊的《新闻晨报-周家桥社区报》出版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快速发展,新闻晨报已经与上海31个街道和单位开展合作,推出了31份内容各异的社区报,单期总发行量超过120万份,投递3000多个小区。

  以山东济南的本地媒体为例,社区新闻也是近年来各媒体交相竞争的一块。作为一家扎根济南本土的都市类报纸,生活日报于2008年初成立社区新闻部,也成为山东省级媒体中最早成立社区新闻采访部门的报纸之一。2012年9月17日,生活日报推出了“社区报中报”。“社区报中报”颠覆传统办报观念,发挥居民的自主性,由记者编辑搭台,读者参与办报,力求将“社区报中报”打造成一个与社区居民相互沟通、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用贴近民生的报道理念,唤起社区居民的“通感”。

  三、社区新闻的采编评

  1.形成一支专门的社区采编团队

  想要做好社区新闻,就需要形成一支专门的社区采编团队。首先需要有固定的社区记者队伍,为社区新闻板块提供丰富的稿源,确保社区新闻板块的顺利运作。在多数报社,社区记者都会按地理区域进行划分,“分兵把守”不同的社区。除了记者,还需要尽量固定的社区编辑人员,了解各个社区版面的不同地域风格、特色,将社区新闻更好地体现在版面上。

  2.社区新闻的采编

  (1)社区新闻的信息源获取

  社区新闻的信息资源具有潜在性和快速衰败性的特点,如何及时获得社区新闻线索,是社区新闻采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在社区培养新闻线人;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社区新闻热线、网站业主论坛、微博、小区QQ群等途径来获取。

  (2)社区新闻的采访

  社区记者必须深入现场,用观察到的细节使新闻报道形象化,同时,体验式采访在社区新闻中经常会用到,这种方式有助于采写出更真实感人、有血有肉的社区新闻报道。

  社区新闻采访的对象往往是社区的普通居民,社区记者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平视”采访对象,并切实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视角去设计问题、进行交流。

  (3)社区新闻的写作

  一篇好的社区新闻,即便人微事轻,但同样能够震撼人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新闻角度的选择是社区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一环。只有从市民需求出发,寻找贴近社区、吸引读者或反映读者切身利益的切入口,并以此确定新闻写作的角度,突破旧有的写作框架和写作模式,更生动准确地反映采访得来的新闻事物,才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一篇好的社区新闻需要人情味和故事化。抓细节是社区新闻写作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法,运用这种手法,可以让读者有置身事件之中的感觉,使社区新闻更生动、立体,吸引各个层次的读者。另外,社区新闻的语言应简单、质朴、口语化,有时甚至可以使用方言。

  (4)社区新闻的编发

  社区版:有些都市报开设了社区版,专门编发社区新闻,这样的版面一般由几个针对社区的固定栏目组成,由专门的编辑负责。

  “社区报中报”:有的都市报如生活日报采用“社区报中报”的形式处理与包装社区新闻,每天2~3个版面,形成特色与亮点。

  社区报:这是指单独成立的社区报纸。

  社区新闻,无论是在以上何种载体刊发,其编发原则一般都是篇幅较短、图片较多、品种丰富、版面鲜活,形成一个热闹、没有门槛的交流平台。

  四、社区新闻将向何处发展

  社区新闻今后将何去何从?从读者需求出发,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创新属于自己的社区报,成为国内都市类报纸今后实现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社区化办报,向基层挖新闻,跟基层老百姓贴近,向下挖掘生存空间,将是纸媒的一种有益尝试。

  报纸媒体的五大传统功能包括:提供信息、深度分析、发表评论、提供娱乐、提供服务。现在,新兴媒体已经可以替代其中的大部分功能,唯有服务功能包括社会服务、社区服务暂时无可替代。因此,社区新闻应当进一步强化其不可替代的服务功能。

  同时,社区报应该顺应读者“小的是美好的”要求,小处着手,以小博大。只有贴近,读者才有认同感,对于报道的共鸣才会强烈。

  社区新闻还需不断地加强互动。传媒学者麦克米兰将互动的程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单向沟通、双向沟通和虚拟社区,其中虚拟社区的交互性表现最为明显。社区新闻的采访模式如何脱离单向沟通的初始层级,在导向双向沟通的同时,向虚拟社区的无障碍互动进阶,就变得至关重要。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有效沟通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在信息的沟通、筛选、传播上,如何开辟出一块社区专属、社区报专属的虚拟社区领域,则考验着当下传统媒体社区记者的思路与胆识。

  注释:

  ①②张晋升 钟之静:《社区新闻的生成背景与采访模式》,《中国报业》,2007年第12期,第55~58页

  参考文献:

  ①陈凯:《走进美国社区报——小的是美好的》,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②栗玉晨:《社区新闻报道指引》,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③薄琥:《媒介社区化聚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④彭兰:《从社区到社会网络》,《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5期

  (王僖 赵文竹:生活日报社区新闻部记者;王帅军:生活日报社区新闻部主任;王金龙: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常务副总编辑、生活日报执行总编辑)

 

    附件: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生活日报,论文,无互动,不社区——报纸社区新闻学初探).doc
文字稿(无互动,不社区——报纸社区新闻学初探).doc